2019徐州教育哲学论坛次日简报

时间:2019-12-15浏览:804设置


      论坛第一天,来自全国数十所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围绕“信息时代”和“知识论”展示了来自教育哲学的思考,他们的教育情怀、渊博学识和独特眼光让在座各位获益匪浅。15日,“信息时代教育认识论的新进展”主题论坛在我院106报告厅继续进行。


(陈建华教授)

论坛上半场由上海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主持。第一位主讲人为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迟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杜威教育中的思维》的报告。迟教授围绕“杜威的学校教育思维”“杜威如何把思维与经验联系起来”“反省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学校教育中反思思维的训练”四个方面阐述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思维问题,由此认为思维训练需要与态度培养——虚心、专心和责任心——相结合。第二位主讲人为湖州师范学院舒志定教授,舒教授为大家做了主题为《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旨趣的辨析》的报告。舒教授透过“批判与教育哲学关联性”与“教育哲学研究旨趣是什么”两个问题引出批判与教育哲学的关联性,指出,不仅要对教育问题展开理性的反思和质疑,也要看到“批判”和“哲学(教育哲学)”的差异。第三位主讲人为华东师范大学鞠玉翠教授,鞠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人工智能映照下的知识与教育》的汇报。鞠教授用“四个象限”多角度论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与教育,并从感性的钝化、意义的缺失、学习主动性与互动性、关怀式认知、个性化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人的物化”与“机器的人化”,强调信息时代的认知更是要有“温度”的。

迟艳杰教授

(舒志定教授)

(鞠玉翠教授)

茶歇过后,下半场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尚志远教授主持。今日第四位主讲人为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高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道德的勇敢”与道德勇气——兼论道德勇气的培育》的报告。高教授提出,勇敢是一个规范概念,而道德勇气是一种特殊的勇敢,应当与一般意义上的勇气作区分,道德勇气的最突出特征是对道德价值的捍卫。第五位主讲人为陕西师范大学何菊玲教授。何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基于教育立场的教育正义研究》的报告。何教授从“社会立场”与“教育立场”两个角度阐释了教育正义研究,从“合法性”与“价值判断”两个角度阐释了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关系,提出教育正义是对教育合法性的价值判断的观点。第六位主讲人为上海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陈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论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达》的报告。陈教授基于当下中小学办学理念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认为办学理念具有抽象性,是对一所学校存在理由与价值的终极思考与本真思考。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的灵魂,首先要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尚志远教授

高德胜教授

何菊玲教授



陈建华教授

下午场报告由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主持。第一位主讲人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荣司平教授。荣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现象学认识论对于教育哲学的意义》的报告。荣教授通过对罗伯特·索克拉夫斯基《现象学导论》这本著作的解读阐述了自己对现象学与教育哲学的观点,从“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两个角度阐述了何谓现象学,提出教育哲学作为哲学应首先将目光从各种教育实践撤退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教育意识中。第二位主讲人为广州大学马凤岐教授。马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教育学知识基础与方法论问题》的报告。相同的经验,可以建构不同的有效理论,马教授基于经验、逻辑与体验分别阐述了教育研究问题,指出哲学的三种论证方式:一是分析判断;二是公理推理;三是反思平衡。第三位主讲人为宁波大学陶志琼教授。陶教授为大家做了主题为《“受教育”的意蕴阐释》的报告。陶教授从正负两个方面阐述了“享受教育”与“接受教育”。有“接”与“受”就有“传”与“递”,接受教育就是尽一份人之生命应尽的“接”与“受”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说“接受教育”的负极是“忍受教育”,那么“接受教育”的正极就是“享受教育”。第四位主讲人为华南师范大学肖绍明教授。肖教授为大家作了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教育之“心·物”融合论》的汇报。肖教授从“人工智能之‘心’、‘物’、‘心·物’融合的可能性”三个角度全面的、立体的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提出心灵的形式与能力是对主观意义的显现、体验、充实和理解,总结出“心”与“物”二者融合的三个目标。

(荣司平教授)

(马凤岐教授

(陶志琼教授)

(肖绍明教授)

论坛到此正式落下帷幕。息时代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变革社会和生活的时代,它不仅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对教育的反思批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论坛聚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数十所机构和高校的专家,以信息时代教育认识论的新进展”为主题,围绕“大数据下的文化问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知识与教育”“教育方法论”等相关问题举行了一场学术氛围浓厚的研讨。各位专家依次展示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既体现出一个学者的深厚素养,同时也呈现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无尽热爱,使我院师生近距离接受了一次知识和精神的双重教化。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