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陶行知论坛(下)”之“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主题学术活动顺利召开

时间:2019-12-08浏览:67设置

      2019127日上午,泛长三角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第七届“陶行知论坛”(下)之“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学术活动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3号楼106报告厅隆重举行。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代建军副院长、韦永琼副教授出席本次开幕式。来自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等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的10余所联盟高校、数十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我校教育学院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与本次开幕式。

(主持:韦永琼副教授;致词:代建军副院长

开幕式由我院韦永琼副教授主持,代建军副院长致开幕词。代院长首先向论坛嘉宾、与会人员、校内外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问候,并向论文获奖同学表示充分肯定与祝贺。代院长充分肯定了“泛长三角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作为学术团体的价值,并在致辞中强调:教学思想之所以源远流长,是中国教育者秉持不断去追寻和探索的初心。而如何将教育教学这所队伍发扬光大,需要年轻人去加入,直面教育性问题,让多元文化并存。代院长表示,希望同学们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畅所欲言、提出见解、深入交流、积极研讨。最后希望与会人员、各位学者、同学们在本次论坛中能够学有所得,同时祝贺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开幕式圆满举行,代院长为各位论文获奖者代表颁奖,并合影留念。中场休息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陈健副教授、张伟副教授将依次为大家进行“‘君子不器’到‘五育并举——谈传统教育观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学术研究在早期现代大学中的演进——研究范式的德美之变”两场主题讲座。论坛于127日下午继续举行,共分为高等教育(职教、高教)、基础教育(小学、学前)、教育原理(德育、劳育)三个分论坛,分别在13号楼209会议室(智慧教室)13号楼106报告厅、13号楼109雅润女子学堂举行。

【讲座一】

陈健“君子不器”到“五育并举”——谈传统教育观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2019127日上午,在第七届“陶行知论坛”(下)之——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学术沙龙开幕式结束之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陈健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君子不器”到“五育并举”——谈传统教育观的现实价值与意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19级研究生马雷鸣主持,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的10所联盟高校、数十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教育学院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主讲人:陈健副教授)

何为教育理想?陈老师以大历史角度的视角,从文艺复兴开始,以“传统和现代对普遍价值上究竟有着怎样的贯通联系”为主线展开论述。首先论述了何为“五育并举”。所谓“五育并举”,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回答了民国时期新时代的国民教育,国民需要怎样的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五育”中,每一个分类都有各自的功能。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三者类属于教育,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无关政治,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教育,超乎政治之上,但它们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

陈老师接着论述了“五育”思想虽然受到来西方教育的影响,但背后传统文化的因子是对于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的吸纳。一是儒家的信条,中庸之道;二是对于传统伦理道德、自体修养、修己智仁等思想文化的接收。其目的就是充实并提高自己,唯实之本。对自我的一种造就,就是教育的本义。教育理念就是切实,所谓儒家君子形象,“君子不器”,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不应受限于一个学科,应该跨学科多方面发展,很多文化都是相通的。传统文化教育强调的普遍价值,值得挖掘,而要成为一个“不器”的君子需要一番努力。

最后,陈老师提出两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第一,认识自我,使自我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第二,必须使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实践,任何一种有用的知识都是有体系的,学习不仅是多渠道的,也是多方面的。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实用性与探索性的讲座,同学们都收获颇丰。互动环节,陈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生动的讲解。


【讲座二】

学术研究在早期现代大学中的演进——研究范式的德美之变

2019127日上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伟副教授应邀在我院106报告厅参加第七届“陶行知论坛”(下)之——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学术沙龙活动为大家做了主题为“学术研究在早期现代大学中的演进——研究范式的德美之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19级研究生马雷鸣主持,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的10所联盟高校、数十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教育学院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主讲人:张伟副教授

张老师从研究范式的涵义与构成、德国大学研究范式的特征、美国大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启示四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首先论述了何为范式、范式的特征,进而引出“研究范式”的概念:围绕研究活动所形成的一套固定体系。“研究范式”具有国家性特征,大学是民族国家构建自身研究范式的现实载体。

接着张老师对德国大学研究范式的特征进行了三方面的阐述:一是等级森严的集权体制。大学的“哑铃式”结构,政府掌握财政和教授聘任方面的控制权,对大学细节进行干预;二是非制度化的学徒模式。德国大学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是演化出两种培养模式;三是“天职”统摄的研究观。张老师指出,美国大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则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提出实用至上的研究观代价,即道德性和神圣性,从研究中的分离使得外界失去限制学术涉及领域的合法性。

最后,张老师从三个方面对主题进行总结:一是范式之形成建基于本土文化。研究范式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现实凝聚始终是以其扎根的文化环境为现实的土壤;二是范式转型受制于时代精神。当一个国家的科研系统具有开放性,各方都有权利进行社会声望与学术地位角度角逐时,这种“等级”便可能成为引发研究创新与变革的动力;三是范式活力源于内在的开放性。我们要对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与不同时代的要求与变革秉持包容之心。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充满专业性、 具有启发性的讲座,同学们都收获颇丰。互动环节,张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生动的讲解。

【第一分会场】

127日下午,陶行知论坛第一分会场在13号楼209教室顺利举行。本分会场由南京邮电大学曹玮桐同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梦迪同学、河海大学刘亚萌三位同学依次进行分享汇报。讲座由我院19级研究生吴倩楠主持,我院王恒博士莅临指导与点评。

首先,南京邮电大学的曹玮桐同学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全面培养体系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研究——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切入点”的报告。曹同学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包括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渠道、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诉求。同时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存在教学方式固化,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过程性评价不足;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等问题。最后,曹玮桐同学提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把握改革的根本方向,有助于实现改革全方位发展功能,并且有助于加强改革的机制保障。在交流讨论环节,曹玮桐同学对同学们的提问作了详细回答,对于考核评价的原则问题,要提高教学过程的评价占比,不要只是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更要加强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参与度。另一位同学认为学生对思政课积极参与不能证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了,有没有什么好的考核方式?曹同学的回答是通过思政课的改革,通过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参观一些思政基地,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后王老师给予了评价,王老师首先对曹玮桐同学的选题方向表示赞同,希望能够在正文中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观点做单独的深入分析,并精准阐述陶行知思想。

主讲人:曹玮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梦迪同学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关于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探索研究”的报告。张梦迪同学解释了“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后介绍了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建设标准,提出了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建设路径。王老师认为,这个话题非常有价值,但是论文读下来给人的感觉更像工作报告,没有讲清为什么要“三全育人”,缺少具体案例支撑,建议做个案研究,使得文章脉络更加清晰明了。

最后,河海大学的刘亚萌同学作了题为“新时代下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的蜕变”的报告。刘亚萌同学讲解了“德智体美劳”的提出历程、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汇报中,刘亚萌与同学们就“劳”究竟是“体力劳动”还是“劳动精神”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王老师建议,学术论文应更多去思考学术类文献,应多看一些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文章里缺少对“劳”内涵的深入分析,但研究思路新颖,值得讨论与研究

(王恒博士点评发言)

       在讲座最后,王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投稿时的注意事项,对于一篇论文,审稿人通常会关注选题有没有价值、文章有没有理论高度、研究方法、规范性和参考文献,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研究。


【第二分会场】

2019127日下午,第二分会场“基础教育”汇报讲座在我院106报告厅开展,本次汇报由我院19级研究生胡怡然主持,我院郭航博士担任点评嘉宾,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的10所联盟高校、数十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教育学院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各高校汇报人进行了以“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为主题的优秀论文主旨演讲。

江苏师范大学江晨同学为大家作了《儿童劳动即游戏:儿童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的报告。讲座中,江晨同学对“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包含什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解答:面向未来,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打扫卫生等活动,更重要的是它的技术性,劳动教育会和体育一样作为生活的补充。随后郭老师对此问题作了点评:劳动教育是教导学生热爱、尊重劳动,培养他们劳动习惯的教育,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的距离和心灵的距离。劳动的基本形态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工作则相对较死板。儿童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具有自我实现、幸福生活的能力。

主讲人:江晨

南京师范大学褚娜同学为大家作了《何以“诗美”塑“人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的汇报。郭老师对其进行了点评: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与唤醒,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可以利用诗歌的留白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概括性的词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主讲人:褚娜

扬州大学问婷郡同学为大家作了《三元交互决定论与小学道德教育》的汇报,郭老师分别从文章的逻辑性、理论性、实践性三方面对其作了点评。基于问婷郡同学的报告,郭老师提出一个疑问:传统的德育环境(知识性)是什么样的?“传统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缺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缺少师生双向的对话交流。”问婷郡同学对此作了相应回答。

主讲人:问婷郡

南通大学骆娟同学为大家作了《童话阅读: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的汇报,郭老师对其作了如下点评:童话能代表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样式,让儿童认识到真善美,认识爱,理解爱,懂得爱。接着郭老师与骆娟同学现场进行了讨论总结:第一,童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可以在校内外和家庭中学习。第二进行童话阅读的学生不仅包括幼儿,还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西游记》从广义上来说也是童话,所以童话阅读的群体并没有局限。第三,肯定童话的美好,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在座同学进行现场互动)

最后,郭老师对各高校汇报人的报告表示充分的肯定。本场的研究汇报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郭航博士点评发言)


【第三分会场】

127日下午,陶行知论坛第三分会场在13号楼109顺利举行。本分会场由安徽师范大学施维瑞、扬州大学颜文文、江苏师范大学李玉红、南京师范大学邢玉俊四位同学依次进行分享汇报。讲座由我院19级研究生王辉主持,我院刘通博士莅临指导与点评。

主持人:王辉

主讲人:施维瑞

首先,安徽师范大学施维瑞同学做了题为“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劳动教育原则的含义及其当代价值”的学术报告。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研究缘起,思考了陶行知所提出的“劳力者劳心”的教育思想,并从其原则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其劳动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最后从原则中剖析出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主讲人:颜文文)

其次,扬州大学颜文文同学做了题为“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启示”的报告。首先以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现状如何及怎样提高我国德育实践的实效性者两个问题为研究缘起,深入分析了国内国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现状,得出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三点启示,即生活化、责任化、民主化。颜文文同学试图从杜威视角来研究我国五育构建,这种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的方法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主讲人:李玉红)

再次,江苏师范大学李玉红同学做了题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立体教育‘创设研究”的学术报告。首先讨论了学校教育中阻碍个性化发展的三大问题:大班额限制了个性化的空间、功利教育逼仄了个性化的时间、刻板文化遏制了个性化的灵感。

并对应提出了实施个性化发展的“立体教育”的三条策略:开拓空间解蔽大班额的空间限制、创新培养方式冲破功利教育的屏障、转变教育理念培育个性灵感的生长土壤。其讲述清晰简洁不失激情,提出的立体教育网络不失为特别的理念。

(主讲人:邢玉俊)

最后,南京师范大学的邢玉俊同学做了题为“道德教育何以具有基础地位——涂尔干教育思想探析”的学术报告。开头便指出将从两方面来论述道德教育何以为基础地位。一方面从道德本身出发来论证,另一方面从德育之外的其他方面来论述,如:审美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等等。邢玉俊同学以涂尔干的角度论述了五育中德育的基础地位,让我们领略了一番独特韵味。

学生讨论现场

踊跃提问,积极讨论交流


刘通博士点评发言

同学们报告交流之后,刘通老师以一名“原理”人的身份,对每一位同学的报告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提出研究需挖根本,找到问题提出的深层次缘由才能更好地解释与解决问题。在座的同学都频频点头,认真思考,同学们受益匪浅。远道而来的四位研究生相聚在此,以各自不同的研究风格展现了当代研究生风采,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难以忘怀的学术体验。

【闭幕式】

为期一天的泛长三角地区陶行知研究生教育论坛到此已经接近尾声,我院韦永琼副教授莅临闭幕式致辞,为本次大会进行总结。

(主持人:韦永琼副教授莅临闭幕式致辞

韦永琼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及举办方式,并对来自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的13所联盟高校的研究生表示了热烈欢迎。本次论坛分为上午主题讲座和下午分论坛探讨两个环节。上午由陈健老师和张伟老师分别进行主题讲座,陈健老师从“君子不器”讲到“五育并举”再到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为我们梳理了一个全新的脉络,从文化史与思想史的脉络出发,中西智慧的兼通是能够在这个以君子不器到五育并举再到全面发展中得以展现的。张伟老师则以“学术研究在早期现代大学中的演进”为主题,从库恩对于范式的界定出发,使我们了解到大学作为一个研究机构的脉络。此外,张老师还结合当前时代背景,让我们思考了一个重要的时代问题,即国际学术与科学中心的位置归属问题,引发了在场所有师生的深思。然而,如果要实现中国梦,让唐朝盛世、宋代文明等华夏文化为人类文明所创造出的那样一种辉煌成就,再次得以展现、或是做出超越于古人的更大的成就,我想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可能将要承载着更为重大的使命,这得靠我们大学里的老师与研究生们(甚至是优秀的本科生)以学术为使命、以科学为志业,终生为之而奋斗,尽到我们每一个被称作研究者的人而应尽到的绵薄之力。最后,韦永琼老师公布了本次会议论文投稿中获得优秀奖项的同学名单,并对参会同学们的未来寄予希望,祝愿大家能够在学术路上走得更远,前程似锦。同时,韦老师期望我院在未来能够有机会开办或承办更多的研究生教育论坛,并提高级别,比如泛长三角地区博士生论坛,全国乃至国际性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论坛等等。至此,在在座师生的掌声中,泛长三角地区陶行知研究生教育论坛落下帷幕。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