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同玉

时间:2021-10-05浏览:2799设置

1.基本情况

魏同玉,男,讲师,2021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2.发表论文

魏同玉,徐文彬.课堂教学中知识观的类型学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

魏同玉,徐文彬.课堂教学中知识观的妥协何以可能[J].当代教育科学,2021(9).

魏同玉,徐文彬.论知识构成及其对知识教学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21(3).

徐文彬,魏同玉.教育研究中的单向度思维及其突破[J].教育科学,2020(5).

魏同玉.家校共同体共育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

魏同玉,徐文彬.乡村学校协同教研:内涵、运行机制与保障体系[J].现代教育管理,2020(7).

魏同玉.区域协同教研:乡村微型学校校本教研的新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魏同玉.自组织: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的路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7(5).

魏同玉,李祥文.家校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7(7).

魏同玉,潘晓芳.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1).

魏同玉,孙宽宁.学校民俗文化课程选择的误区与反思[J].教育评论,2017(4).

魏同玉 徐文彬 缪菲菲.教师的教学表现如何走向本真[N].中国教育报,2021-06-25.

魏同玉,罗英.理性把握教材使用规则的多重张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1.

魏同玉.对话教学应充满生命意蕴[N].中国教育报,2019-08-29.

魏同玉,徐文彬.家校合作教育立场的审思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5-21.

3.教授课程

《小学课程论》、《小学教学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原理》等。

4.其他

联系方式:2550530156@qq.com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