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9:00,教育科学学院“百川讲堂”第一百讲在13号楼106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等教育所所长,教育研究院余秀兰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努力做有理论增值的质性研究”专题讲座。本场讲座由院长陈鹏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余秀兰教授紧紧围绕质性研究、理论增值两大主题,她强调,当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育困境,应以理论研究面向现实问题为着力点,通过跨学科整合与方法创新,提升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随后,余秀兰教授借用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当前质性研究中理论创新不足的问题。基于文献综述与模型建构两大板块,余秀兰教授提出了强化理论实践对接、推动跨领域应用等相关策略,构建出清晰的理论增值分析框架,为在场师生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全新视角。
互动交流环节,余秀兰教授同与会师生就民族志与叙事研究的范式差异、新兴理论的选择标准以及混合研究中的质性方法应用等学术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陈鹏教授指出,质性研究的理论增值需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着力推进教育理论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应用。
本次讲座聚焦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与社会价值,在严谨的学术思辨与热烈的互动交流中,有效拓展了在场师生的研究视野,对教育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