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教育哲学论坛(2018)在我院召开

时间:2018-11-25浏览:278设置

       2018年11月24日-25日,徐州教育哲学论坛(2018)在江苏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全国教育哲学委员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和教育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论坛。

       开幕式上,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蔡国春教授,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石中英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高伟教授主持。

       蔡国春教授首先向远道而来的诸位专家、学者、教师表达了真诚的欢迎,对江苏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科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作了简要介绍。他指出,在上一届论坛至今1年时间里,学校广纳人才,引进了100多位优秀教师,6个学科进入江苏省优势学科3期工程,并在国家教学成果奖、互联网+等重大比赛中取得可喜成就。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教育学科的发展,确立了“教育学学科特区”,在人才、财力和政策上予以充分支持。他表示,徐州教育哲学论坛既是教育研究学者交流思想、分享沟通的学术平台,又是一颗种子,希望在各界人士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石中英教授表示,徐州教育哲学论坛作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的教育哲学论坛,对推动全国教育哲学发展、繁荣教育哲学事业意义重大。他说,价值教育进入中国教育视野较晚,目前价值哲学的研究队伍比较小,与教育实践的需求还有距离。十八大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一方面重构了价值观的概念,另一方面推动了价值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目前,价值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论坛围绕“价值哲学与价值教育”展开探讨,可激发教育界师生就价值教育问题做出更多思考。

       24日上午的发言日程共分为两个阶段,在上半场分别由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进行主题发言,由山西大学刘庆昌教授主持。

       石中英教授以“教育中的价值观的冲突及其解决”为主题,从课堂里的价值冲突和学校决策中的价值两难的案例出发,分别探讨里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冲突的定义与性质、价值冲突的解决和教育中价值观冲突问题解决路径四个方面展开,提出价值观的分阶理论,更高阶、更普遍正当性的价值原则应该被置于优先选择和遵守的地位,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价值理性,指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审慎分析和选择。

       于伟教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作了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行动”的主题报告。于教授指出合作是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学会合作不仅仅是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育目标。学校是学习合作的重要共同体,而教学是学习合作的主渠道。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自由与规则,起点是自尊与尊重他人,并从倾听、表达、交流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最后,于教授指出,让学生学会合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更多的学者、教师共同去反思、研究,让小学合作学习的价值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24日上午下半场分别由浙江师范大学金生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鞠玉翠教授进行主题报告,由苏州大学曹永国教授主持。

       金生鋐教授用严谨清晰的思维方式和富有哲学思辨的思想深度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价值为什么具有教育性”的讲座。金教授以“价值问题是教育学的基础性问题”为出发点,从价值与现实的关系、价值与人的关系及价值与教育的关系三个方面的逐步阐发。金教授强调教育引入价值,依靠价值理念,教育才具有培育人性的力量。

        鞠玉翠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创造作为艺术品的自我生活—福柯美学的教育启示”,对生活(生命、生存)何以是艺术(美)、艺术地生活有何要求、如何创造生活艺术三个问题逐步展开,带领大家深思。鞠教授指出生存美学就是引导我们自身摆脱传统主体性约束的困境,创造自身真正充满审美快感的幸福美好生活的实践原则,要摆脱宰制,追求生命之光。

24号下午上半场由山西大学刘庆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教授进行主题发言,由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主持。

       刘庆昌教授发言的主题为“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主要阐述了教育情感的消费与生产、教育情感的体验与表现、教育情感的规范与策略。刘教授指出教育受教育者不仅消费教育者的知识和经验,还在消费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作为教育力量的情感和态度需要教师在教育思维的支配下进行再加工和再生产。

       陈建华教授进行了“学校发展的伦理审视”的主题报告。陈教授从“发展就是好的吗”这一问题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方面解释了发展的内涵,总结提出学校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进而从伦理审视的角度,对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解决对策。

       刘次林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什么样的违规,怎么样的惩罚”。刘教授从四个情景引入主题,将规范分为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和个人规范,应根据学生违反的不同规范种类,有区别地对待。

       24日下午下半场由皖西学院的程从柱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何菊玲教授、湖州师范学院舒志定教授、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进行主题发言,由华东师范大学鞠玉翠教授主持。

       程从柱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尼采价值哲学的价值”。程教授围绕尼采的“酒精精神”、“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哲学”等几个论题出发,阐述“尼采价值哲学的价值”,认为尼采深度触及到了现代性的价值内核与根源。之后联系我国发展历史,对尼采的价值哲学的启示和智能时代尼采的思想史意义进行解读。

       何菊玲教授进行了“价值教育从教师培养开始”的主题发言。何教授阐述对“价值与价值教育”的概念与理解,指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探索或形成价值观,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是价值教育的实施者,应促进教师价值教育意识觉醒与形成,改进教师价值的方式与方法。

       舒志定教授围绕“马克思对正义理论建构思路的变革”进行主题报告,舒教授指出马克思潜心研究的社会发展规律为教育正义理论创立了思想前提,舒教授提出了教育正义评判依据的变革,认为需要创造正义的教育就要建构正义教育制度,必须要研究正义教育制度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和条件问题。

       迟艳杰教授围绕“进步作为教育价值的理由和意义”进行发言。迟教授认为作为教育价值的“进步”,是指学生向前发展,重点阐述了“进步”作为教育价值的论证,认为“进步”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追求贯穿人的一生。最后,迟教授阐述了“进步”作为教育价值对于学生、教育者的意义。

        25日上午上半场由皖西学院的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余清臣副教授进行主题发言,由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主持。

        彭正梅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德意志精神的寻求:尼采《论我们教育制度的未来》的解读”。彭教授深入探讨德意志精神的寻求,阐述了尼采的哲学观点,指出,自然的目的在于生产天才,真正的教育机构在与于孕育天才,国家是使天才产生和不断产生的保障,建立天才共和国,天才与普通人产生完美和谐,大众保护天才,天才创造幻象,为大众寻找到价值云层,使人们生命得以丰盈。

        冯建军教授的发言主题是“面向‘人类共同体’的价值教育”,冯教授首先从“我们如何在一起”的问题出发,讲授了共同体的特征,指出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指出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包括“和平、发展”是人类的生存价值观,“公平、正义”是人类的社会价值观,“民主、自由”是人类的政治价值观,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应该从民族、国家多元价值来理解教育,强调全球公民的责任意识教育,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教育。

       余清臣教授的发言主题是“超越生活复杂性的价值观教育”。余教授总结提出现实生活挑战下的价值观教育问题,即教育内容简化、教育过程形式化、教育效果虚空化,分析基于生活世界的多维而重新的生活复杂性,进而,从实施基础、核心目标、行动路线、内容结构、方法逻辑四个方面,对价值观教育提出建议,指出价值观教育应从有用性出发,不陷入生活复杂性之中,不被复杂性埋没。

       25日上午下半场由中南民族大学薛忠祥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李润洲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肖绍明副研究员进行主题发言,由上海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主持。

       薛忠祥教授的发言主题是“论道德价值的目的因”。薛教授通过实例引出“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缺乏伦理学原理判断能力的危害性”,对“为什么要提出道德价值的目的因”进行阐释,同时指出道德价值目的因的提出存在道德理论冲突,对不同伦理学观点进行论述。最后,薛教授以“四因”重构伦理学指出,道德价值本身的目的因乃是人的自由、尊严、修养和作为“道德人”,而非“有道德的人”。这是人之为人的道德性所在。

       李润洲教授做了题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的主题报告,李教授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触及到学生思想的灵魂,是知识教学的核心。现实的存在目标设定的问题。李教授通过案例区分了教师预设和作者/编者创生的两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类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语言分析与心理透视,遵循情知互动之理,彰显精神成人之本。

       肖绍明教授做了题为“劳动及其教育的辩证法”的主题报告,肖教授从劳动辩证法的“历险”、劳动与互动的现实的统一、自觉与自主的历史的统一、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的统一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概念的变化,对劳动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新的二重性的思考。

       25日下午论坛进行自由发言与讨论交流的圆桌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对话,大家踊跃参与、各抒己见,将讨论氛围不断推向高潮。最终在学术研讨与思维碰撞的热烈氛围下,徐州教育哲学论坛(2018)圆满落下了帷幕!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