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百川讲堂第三十一讲

时间:2018-10-12浏览:285设置

1012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百川讲堂第三十一讲在13号楼106报告厅成功举办。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华教授应邀为大家做了题为“政策驱动高等教育改革背后”的讲座。本次百川讲堂由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田钦副教授主持,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贾林祥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峻岩副教授以及教育科学学院朱玉山等老师出席,教育科学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王建华教授提出为什么选择政策驱动改革,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一统体制要求“政令出于中央”;第二,从政治动员到官僚体制的转型;第三,改革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从过去的“改革驱动发展”到现在的“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政策驱动改革、改革驱动发展始终是政府赢得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工具。其次,王建华教授认为需要具备强制性权利,锦标赛体制,顺从的激励政策才能够驱动改革。四十年来,我国经济领域,市场正逐步取代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在高等教育领域,计划思维和计划行为依然盛行。现有体制下,只要我们还坚持由政策驱动改革,那么高等教育的计划性就不可避免。进而出现政策驱动改革常规化顾此失彼、制度区隔、目标替换及拼凑应对等后果。政策与改革之间的悖论正在形成,走出政策贫乏与过剩的悖论需要改革的法治化、重构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扩大高校改革自主权。最后,王建华教授强调高等教育需要的是,当政策驱动改革成为一种习惯时,需要追问一下,需要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改革,需要政策如何来驱动高等教育改革。为了走出改革过程中政策贫乏与过剩的悖论,政府应以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改革的法治化为契机,在坚持政策驱动改革的同时给予知识驱动改革更大的制度空间,赋予高校更多的改革自主权,通过重构政治(国家权力)与行政(官僚权力)的关系,以高质量的政策和创新的驱动高质量的改革,以高质量的改革驱动高质量的发展。

王建华,男,汉族,1977年生,河南息县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从厦门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本理论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组织与管理等领域。先后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类)课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江苏高等教育投入体系与办学效益研究》以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高校优势、特色与新兴学科建设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了《第三部门视野中的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学的建构》以及《多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等专著。从2000年至今已经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论文《高等学校属于第三部门》2005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博士论文《第三部门视野中的现代大学制度》2006年获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年获厦门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年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与胡建华教授等合著《大学制度改革论》一书2007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