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第二届教师发展周系列活动第九讲成功召开

时间:2019-07-18浏览:120设置

2019年7月17日,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第二届教师发展周系列活动第九讲于我校敬文报告厅成功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李政涛教授应邀为大家做主题分别为“什么是好课?”和“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高伟院长主持,我校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


本日上午,我院高伟院长首先对李政涛教授的到访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欢迎。讲座伊始,李政涛教授就自身参与的6600节优质课的评课中,总结得出一节好课必须要具有实、长、放,细这四个特点。首先,在“实”这一特征的把握中,李教授引用了教育专家叶澜教授的观点,即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这5个“实”的教育观点。其中,他指出丰实的课就是有生成的课,丰实的课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丰实的课打破了教师的教案意识;同时也指出公开课是最练人也是最养人的——上好一门公开课既锻炼了教师的钝感力,同时也锻炼了包括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或听课、写课在内的6项教师的专业技能。其次,在“长”的解读中,他认为直觉、课感、生长感和课气是非常重要的,并以名师赵志祥老师在《狐假虎威》一课中的设计强调采用多元视角、寻找生长点并提供挑战,训练提升学生的审辨式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尔后,李政涛教授这样诠释“放”这一特征,他说放就是开放,即放下去,重心下移;接着引用

中学名师周一贯老师对好的语文课的评价——好的语文课需要充分的朗读、质疑、讨论、互动、交流与表达;并枚举、对照单一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突出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对“放”这一特征得以落地的意义重大。最后,李教授通过全方面的论述对“细”进行了深入地解读,他认为“细”就是对细节的敏感、揣摩、反思与重建,其中介绍了敏感细节、揣摩细节、设计细节这3个维度对细节进行把握;特别是在“设计细节”方面,李教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指出了包括分工设计、分组设计、时间设计、评价反馈设计等17处细节的设计详细论述了如何有效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模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上午的讲座在李政涛教授最后一个问题地阐述中接近了尾声。

17日下午,李政涛教授又给我校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的讲座分享。本次主题的讲座,李政涛教授分别从“为什么要聚焦“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标准或特性是什么如何提升思维品质“这三大方面进行系统论述。首先,他指出”时代要求“和”教师的瓶颈“是我们为什么聚焦”思维品质“的两大原因所在;因为他很赞同《今日简史》里提出的”读懂时代是做好事情、做好人、做好教育的前提。小富靠勤,大富靠势,顺势而为。“,所以在面临人工智能在慢慢取代人类的职业地位的大势时,他认为聚焦永远与人的生命同在的”思维品质“上就显得尤其必要且重要。尔后在第二部分”思维品质的标准或特性是什么“的阐释中,他以常年的自身的创作经历中提出了包括”思维的清晰度、思维的提炼度、思维的开拓度、思维的合理度、思维的精细度、思维的创新度、思维的融通度和思维的生长度“在内的八个维度对思维品质的特性进行深刻地剖析和解说。接着,李政涛教授重点论述了”如何提升思维品质“这一重要模块,他的回答是必须要经历长年累月的自我训练,才能提升思维品质;并以自身评课技能的自我训练提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共同创作的天地间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课堂作品。”其中,他将思维品质的提升路径按照4个步骤来进行,分别是“第一步,模仿对象(学习标杆、高人或者高手)“、”第二步,全程实录“、”第三步,复盘揣摩“和”第四步,反思重建“,并着重利用“清晰度”和“生长度“为例,对这四个步骤的落实给予了详细说明。最后,本次讲座在高伟院长深度总结和再次致谢中圆满结束。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